十多年前的台灣是隆河產區的黃金年代,擁有比波爾多酒款更加奔放甜美的果香氣息、以及比勃根地產區酒款更加厚實飽滿的架構,再加上Robert Parker等酒評家連年的高分評價加持,知名度隨著Guigal等大酒廠推出的頂級酒款如LALALA風掃亞洲。 然而曾幾何時,隆河產區在台灣成了夾縫中生存的小草,不僅只占了法國對台灣葡萄酒出口總量的9%,遠低於波爾多59%的占比;進口品項也明顯以中低價位為主,在勃根 […]
「現在走到哪兒都有『小農』耶! 小農鮮奶、小農蔬菜,現在竟然還有小農香檳!」上個周末與B小姐到仁愛圓環附近喝一杯,Menu上出現滿滿倆整頁的小農香檳,令人嘖嘖稱奇。 其實,小農香檳早在1980年代,便已本著「釀出一瓶好葡萄酒」的信念而崛起,在先驅Anselme Selosse的領軍下,他們的蓬勃發展向世界證明了香檳可以和勃根地一樣釀出表現風土特色的單一地塊作品,而這些作品更開始大舉出現在全世界的高 […]
「選桶的時候您最重視什麼?」 「感覺對了就對了!」 日本威士忌的大前輩、在東京擁有一家所有威士忌迷爭相前往朝聖酒吧的鈴木徹先生,在酒吧The Mash Tun Tokyo邁入第十五個年頭的這一天,在新竹馬可波羅窖藏實驗室 – MPC.Lab社團的邀請下來到台灣,和我們分享他的收藏與選酒哲學。 今天的分享會上半段以日本威士忌為主,鈴木先生表示,身為一位日本的威士忌愛好者,他個人私心是希望 […]
「十年前喝日本威士忌,是有眼光的人;五年前喝日本威士忌,是個潮人;現在喝日本威士忌,你一定是個有錢人。」林一峰老師打趣到。 是了,同樣的句子可以套用在所有今天市場上炒得正火熱的品項:三十年前調和威士忌當道的年代,麥卡倫舊版藍木盒30年單一麥芽威士忌是即便便宜也鮮少有人會買回家的品項,卻在2018年台北一場威士忌拍賣會的激烈競價中,從11萬一路飆升到27萬;十五年前,艾雷島泥煤氣息尚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