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L’Effervescence的緣分是從Impromtu by Paul Lee開始的,原先在Paul Lee負責甜點的Denise在十二月份來到東京發展,於是第一次因著廚房裡的某人而來到一家店。也特別感謝Denise的交代與安排,外場的每個人都對我這個所謂的朋友非常熱情,一坐下就得到一杯香檳不說,吃飽後還被帶到了地下室的廚房參觀~ 有時想想緣份真是奇妙!

周間中午時段到訪,L’Effervescence大多是兩人兩人的組合,靜謐的環境配上大幅的落地窗,看著窗外隨風飄落的樹葉,頗有一番風趣。

八道式的午餐從開胃菜「Almanach des gourmands (美食年鑑)」開始,高杯中裝的是鱈魚白子與蓮藕泥,上頭蓋著橄欖油泡泡,滑嫩的白子與帶著點重量感與厚度的蓮藕泥帶來多層次的口感,旁邊佐以柚子跟蜂蜜做成的冰沙,飽滿與清爽,開胃菜就為味蕾設定了極高的起始點~!

裝在麥當勞蘋果派般紅色盒中的「Comme le Chausson aux Pommes #41 (就像個蘋果派41號)」是L’Effervescence的定番作品,從1號開始到現在已經出到了41號,內餡不斷推陳出新,而今天很幸運的,遇上的是我的愛–芋頭與黑松露、野豬肉的組合。隨著蘋果派一起上來的一張宣言,主廚希望大家透過簡單如蘋果派的食物,反思食物可以不只是一個填飽肚子的必需,也可以不只是在科技進步下的一個快速產物,而可以是一道傾注製造者所有熱情與用心的(The fulfillment of heart)料理。

歐式酸麵包來自主廚在六本木的麵包店「Bricolage Bread & Co.」,麵包很棒但搭配著的抹醬更是令人回味無窮!!! L’Effervescence運用豆腐和酸奶再加上橄欖油,創造出了質地柔軟、入口即化、酸度高且無敵清爽的奶油抹醬,是午夜夢迴都會想起的好滋味阿!!!!

「Un emmailotement」薄薄一片下仁田町的大蔥,包裹著炭烤梭魚飽滿的肉質與北寄貝的肥美,侍酒師為這道菜配上了2017 Francois Carillon Puligny-Montrachet,橄欖油與大蔥調製的奶油醬汁輕盈而明亮,與Puligny-Montrachet的奶香交融著,海鮮的鮮味則與Puligny-Montrachet的礦石風味相互呼應,brilliant!

「Un point fixe (定點)」據傳是L’Effervescence自開店以來便不曾變換的招牌菜色,主角是以68度烹煮四個小時的蕪菁(類似白蘿蔔的根莖類),送入口中一咬下,那噴汁的甜美不正是單純而自然的美好風味~。搭上一旁的巴西里醬汁又是不一樣的風情,將甜美提升為鮮美,也增添了溫暖的感覺。侍酒師為這道定番料理搭上的是加溫到50度的滋賀縣七本鎗生酛純米酒,本身米味較重的七本鎗與炙烤過的蕪菁表皮帶出更多的umami,非常有趣。

「L’hvier, les feuiles mortes, la neige (冬季‧枯葉‧雪)」這道名字充滿詩意的菜,主角是馬頭魚,菊芋製作成的脆片站立在馬頭魚上似是佯裝成馬頭魚炸開的魚鱗的枯葉,醬汁以魚骨高湯為主調,畫龍點睛地點上山椒油與檸檬皮。侍酒師拿來了2006 Domaine Valentin Zusslin Riesling Pfingstberg,陳年過的Alsace Riesling有著類似貴腐甜酒般深沉的龍眼蜜香氣與漂亮的茶香,Riesling的汽油氣息竟與山椒碰撞出驚人的火花,精彩!!

「Un pays entre mers et montagnes (山與海間)」,用京都的鴨胸和鴨腿代表山、用干貝代表海,當季的白松露撒上時那爆炸的香氣令人心醉。侍酒師為我捎來了2011的Château le Puy,甜美有如櫻桃果醬,與多汁的鴨肉相互呼應。但這道菜最令人感動的是他的醬汁!!! 鴨骨頭與肝膽熬煮的醬汁極其濃郁,讓一旁的菠菜成為了這輩子吃過最美味的菠菜;而配上洋蔥、陳醋與干貝的奶油purée則帶來爆炸的鮮味,與鴨肉是跌破眼鏡的完美搭配!!

「Mémoire du son et du vent(聲音與風的記憶)」以栗子、紅豆泥、綠茶冰淇淋與脆餅組成的甜點,每個元素都非常出色,但最有趣的是,甜點的wine pairing竟然是新政的貴釀酒「陽乃鳥」,甜美的陽乃鳥與綠茶冰淇淋意外合拍,驚喜!

美好的午餐在兩個半小時後來到了尾聲,招牌小點心「World Peace (世界和平)」,棒棒糖內含小驚喜很是有趣~!更有意思的是,外場服務生在這時拿下了手錶,在桌邊奉上一杯現刷的抹茶,搭上甜甜的花生燒酎,以傳統日式與創意西式的結合做為這場饗宴的收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