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台北WhiskyLive很特別! 除了是WhiskyLive來台十周年,即將邁入第十六個年頭的「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Taiwan Single Malt Whisky Tasting Association,TSMWTA)」更舉辦了兩場精彩的大師講堂共襄盛舉,講者分別為代表著社團起‧承‧轉‧合四個時期的四任理事長—姚和成(K大)、黃銘權(Lazy)、邱德夫、與蘇世昌。
「人」 就是社團最重要的資產
「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的大名對所有台灣威士忌愛好者來說如雷貫耳,社團更代表了台灣傲人的威士忌知識水平,見證了台灣威士忌的崛起與風起雲湧。除此之外,社團內的成員人人都是台灣威士忌界的意見領袖,出過多位Keeper of the Quaich、創社社長K大更在去年成為Master Keeper(*),社團中甚至有四位社員取得了蘇格蘭Heriot-Watt University釀造與蒸餾研究所的碩士學位。邱大哥說,社團最大的資產不是酒,而是「人」;蘇理事長也不斷強調,社團最自豪的特色便是「分享」。在社團中,地位並不重要,人人都有平等的發言權,在熱烈而專注的交流下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是在2005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25位創始會員中,編號1到8的是在社團創立前便已成立的同好會成員—在Single Malt尚未開始風行的年代便開始品飲討論的一眾部落格版主。彼時的台灣還是白蘭地的天下,威士忌資料極為難尋,更別提單一麥芽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25位創始社員就在艱困的環境之下,堅持不懈地用品飲筆記與豐富的資料蒐集為台灣後進的威士忌愛好者架構起了知識的天堂。粉絲頁轉移到臉書後,社團的曝光度爆增,如今要想加入社團可是難如登天。
* 「Keeper of the Quaich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協會」是幾家大公司為鼓勵世界各地長期對蘇格蘭威士忌產業有貢獻的人們,於1998年成立的聯合組織,無論是在酒廠工作的生產人員、酒商銷售與行銷、推廣威士忌的KOL,每年約有80到100位的提名,成立至今約有2,600位成員,台灣有50位。而第二階段的Master Keeper更需要在被提名Keeper後持續在業內活動超過十年,在協會的認可下授予,全球不到300位,台灣就有三位。
社團選酒 可沒一般人想像的容易!
這兩場大師講堂品飲的酒款是「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歷年來的選酒,四任理事長都特別強調,挑選社酒其實並不如大家所想像的那般容易。首先,必須先獲得酒商提供的Sample,早期社團尚不出名,後期則因威士忌原酒供不應求,酒商提供包桶的意願並不如大家想像的高;有時即便取得了Sample,又可能出現報價遠超出預算、或不符合社團當年度選酒標準的狀況。因此這麼多年來,社團的選酒哲學定調以「有趣」、「有特殊故事」為主,「品飲分數」的高低僅為輔助條件。
按照社酒的挑選年份,簡單紀錄一下:
2005年社酒:
Smoking Islay 2005 , Blackadder for TSMWTA, 59.70%, Cask#BA2005/202, 共233 bts
Laphroaig般的正露丸泥煤氣息與帶著絲甜味的爆米香香氣衝擊著鼻腔,各式各樣的熱帶水果隨之襲來,入口是飽滿的熱帶水果與紮實的泥煤,尾韻回到摻雜著焦糖甜與煙燻苦的爆米香,儘管猛烈,酒質卻非常乾淨。
2006年社酒:
BenRiach 1991/2006, OB for TSMWTA, 53.00%, Cask#6921, Port Hogshead Finish, 共331 bts
酸中帶甜的鳳梨果醬、不甜的日式紅豆沙、與些許的焦糖麥甜,點綴著些許的泥煤。
有趣的是,Lazy將調和威士忌(Blended Whisky)的調和工藝喻為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獨特的混釀技法(延伸閱讀: 人定勝天 — 淺談波爾多混釀工藝),兩者都是藉著不同原料(品種)、不同酒廠(地塊)酒液之間不同比例的調配,達到調酒師心目中的完美均衡;而單一麥芽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卻受限於「使用來自同一個蒸餾廠的大麥麥芽做為原料」的規範,只能靠著「橡木桶」的變化來增加他的層次或改變他的風味。而這也是他認為被譽為天下第一鼻的Billy Walker最厲害的地方,在他接手BenRiach酒廠前,酒廠的主調性是模糊的、風格是不強烈的,在他的主導之下,透過各式各樣的過桶變化,他將BenRiach變得精彩。
2007年社酒:
Yamazaki The Owner’s Cask 12 Years Old, 1995/2007, 59.00%, Cask#5P70139, Hogshead, 共202bts
漂亮的油脂感是我對這款酒的第一印象。香氣是輕盈優雅卻濃密的。熟透了的熱帶水果、牛奶巧克力、淋上蜂蜜的奶油麵包,若有似無的花香與些許的乾草涼感,隨著時間遞移慢慢透出。木頭帶來的香草氣息集中、星星點點的辛香料氣息點綴著,圓潤卻又輕柔的油脂感像層輕紗般包裹著口腔中的每一寸。
Yamazaki的The Owner’s Cask 私人包桶系列僅在2004至2010年間推行,當時適逢日本經濟大蕭條,再加上燒酎的崛起對威士忌產業帶來嚴重打擊,據業內人士統計,2008年的日本威士忌銷售量是1983年的1/4不到。這桶是山崎私人包桶系列的第一個日本境外包桶,就不提這瓶當初訂價才台幣1,800的黃金年月了。
2008年社酒:
Caol Ila 25 Years Old 1983/2008, Exclusive Malts for TSMWTA, 50.70%, Cask#4793, Hogshead, 共300 bts
熱帶水果與泥煤間的完美平衡,是一款甜美而輕鬆的艾雷島威士忌。
回憶當年,K大笑稱當時社團經濟上總算寬裕起來,於是決定要來包一支高年份的酒款,好不容易挑到這款品質非常不錯的Caol Ila 25年,沒想到一瓶訂價3,700元的這款酒社員認購狀況並不踴躍,只賣出了1/3不到,讓社團會計苦惱了好一陣。
2009年社酒:
Glenfarclas 1990 Family Cask , OB for TSMWTA, 58.90%, Cask#9246, Sherry Butt, 共209 bts
濃郁而甜美的黑棗蜜餞、黑巧克力與龍眼蜂蜜氣息,木質的單寧感為酒體增添了一番層次。
Lazy認為論蘇格蘭早期的雪莉桶使用,Glenfarclas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他維持著傳統的直火蒸餾,帶出更多複雜而強烈的香氛物質,如同音樂當中經典的賦格。
這款酒其實是Glenfarclas Family Cask家族桶系列中的酒款,本來社團是比較希望能夠走包桶路線的,然而當年設定的目標為雪莉酒,這是當年試到最完美的一款,再加上社團的需求數量遠不到總裝瓶數的六百多瓶,故最後誕生了這一款貼標酒。
2010年社酒:
Littlemill 20 Years Old 1990/2010, Exclusive Malts for TSMWTA, 50.30%, Cask#717, Bourbon, 共203 bottles
酒標是台灣特有種一葉蘭。麥芽和糖漬橘子的甜美與波本桶帶來的香草冰淇淋氣息,口感溫和而柔軟,尾韻乾淨,帶著一抹胃散般的沁涼感。
2011年社酒:
Tamdhu 27 Years Old 1984/2011, , Exclusive Malts for TSMWTA, 50.30%, Cask#2839, Hogshead, 共261 bts
酒標是代表著台灣在地人文的官將首。鮮榨橘子汁般輕盈活潑的酒體,乾淨的酒質、些許的油脂感與一絲絲的泥煤,卻又意外地有著灰燼般的尾韻。
2012年社酒:
Kavalan 2006/2012, OB for TSMWTA, 56.30%, Cask#R061113061, Bourbon, 共170 bts
這款號稱是波本桶,實際是Kavalan最早的泥煤桶作品,泥煤據傳來自艾雷島上的Laphroaig酒廠。非常濃密的煙燻烏梅汁,些許的泥煤,濃郁但爽朗,喝起來非常舒服,集中度佳但尾韻稍短。
2013年社酒:
Arran 16 Years Old 1996/2013, OB for TSMWTA, 52.20%, Cask#1996/544, Bourbon, 共184 bts
像塊誘人的老奶奶檸檬蛋糕,有著些許的油脂感,風味集中,舌尖甜如蜜糖,口腔兩側生津,舒服又平衡的酒款。
位在島嶼區的Arran卻將自己的酒款定位在Speyside的輕柔風格,儘管不搭嘎,卻反映著這間酒廠作為一個觀光行酒廠的一貫宗旨。K大認為早期由於酒廠經濟拮据,橡木桶的品質有些參差不齊,後期則漸入佳境。
2014年社酒:
Clynelish 17 Years Old 1997/2015, Berry Bros. & Rudd, 10th Anniversary for TSMWTA, 52.70%, Cask#4052, Hogshead, 共280 bts
繽紛多汁的水果氣息在舌間跳躍者,如同輕快又華麗的莫札特鋼琴奏鳴曲。些許的蜜臘感薄薄地附在舌面,酒體清亮而飽滿,這兩場最愛的一支酒~~~!
K大在這裡加碼分享了他多年來參與MMA麥芽狂人競賽評分的經驗。
麥芽狂人競賽Malt Maniacs Award (MMA) 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單一麥芽威士忌瘋狂愛好者所組成,每年由所有達人一起選出數位認證會員擔任評審,堅持以最公平、公正、公開的盲飲方式進行評鑑,試圖建立一個不被商業操控的評分機制。然而,這些評分代表的是評審個人的「喜好度」,並不能直接代表一款酒的「好壞程度」。為了將這樣主觀的喜好程度轉化為客觀的分數,就需要統一的Benchmark,MMA以當時全世界銷售量最大的調和威士忌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與單一麥芽威士忌Glenfiddich 12 Years Old設定為75分的基準點,當評審們給予一款酒80以上的分數,便代表他們認為這款酒的表現高過平均,90分以上則不僅超越平均水準,更值得買來收藏。
不過呢,就算是主觀的喜好程度,身為一位評審,所給出的分數就必須要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說,今天給了95分的酒,下一次再出現時就不應該變成65分。為了要確保這樣的一致性,K大透露,MMA競賽發給每位評審的酒款當中不時會出現重覆的樣品,用來測試麥芽狂人們是否有保持自己主觀喜好的一致性,儘管聽起來超有難度,K大說還真的有神人回回都能給出相仿的答案。
2016年社酒:
Amrut 2009/2016, Exclusive for TSMWTA, 59.00%, Cask#2713, Port Pipe & Scotch Peated Barley, 共330 bts
稍顯甜膩的麥甜,尾韻帶著點榨菜氣味,似乎需要多一些的時間來品飲~ peated barley據傳來自艾雷島上某L酒廠。
這款酒是蘇理事長上任後的第一款作品,酒標採用社員灯灯大的設計,桃紅色的泡泡對話框強調著社團最核心的價值、最珍貴的資產,那就是社員之間的交流與「分享」。
2017年社酒:
Teeling 10 Years Old 2006/2017, 58.60%, Cask#7387, Bourbon Cask, 共228 bts
僅一個樣品就被決定的這款愛爾蘭威士忌,有著非常乾淨且柔和的香氣。波本桶帶來的椰子奶香、夾雜著新鮮的青草氣息,鮮活地甚至有些汽水般的氣泡感,一股冷涼的薄荷灑落在尾段。然而,若聞得更深長些,似乎可以感受到在那輕鬆溫和的平面下,有個騷動而澎湃的靈魂,些許的savory氣息從底層透出。入口反差是大的,強烈的像是利口酒般挾著些微苦澀的衝擊,舌面中段果汁大噴發,可惜尾韻稍短。
另外加碼了兩款~
2018年社酒:
Encyclopedia 27 Years Old 1991/2019, The Sovereign, 45.60%, Cask#HL15497, Refill American Oak Barrel
傳說中來自Bxxxxxie酒廠的湯匙桶,鼻尖是波本桶帶來的椰子奶油氣息,入口就像橘子軟糖般甜美多汁,輕鬆可愛的一款酒。
2019年社酒:
Campbeltown 5 Years Old 2014/2019, Cooper’s Choice, 54.00%, Cask#9555, White Banyuls Cask Finish
傳說中坎培爾鎮上Spxxxxxnk酒廠的湯匙桶,淡淡的花香調性、清新的麥芽甜點綴著爽朗的檸檬皮、與乾淨的泥煤,儘管酒體尚顯年輕,卻可以感受到他的完整度。
一期一會的靈魂對話
非常喜歡Lazy分享他對於品飲的看法時說到的,他認為品飲固然是品飲者與威士忌間的對話,卻更是與自己靈魂的對話。每一次的品飲都是「一期一會」,即便同一款酒,每次遇上他的時間點,也許是因為瓶中陳年酒質稍微改變、也許是品飲的我們因為年歲增長身體狀況有了不同、也或許品飲當下的心情與心態不同,每一次品酒,都只有當下。
讓我們專注在當下,享受與每一款威士忌的一期一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