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peakeasy Series
今天第一次來到AK168參加品酒會。由老朋友小威廉主講,喝的是Douglas Laing旗下Speakeasy系列的選酒。覺得竹北人很幸福捏~就在高鐵站旁走路不到三分鐘的地方,就有一個酒款這麼豐富的威士忌酒吧可以喝酒!!

Douglas Laing & Co. 第二代傳人Fred Laing 與 第三代傳人 Cara Laing (照片來源:dramscotland.co.uk)
曾於二戰時期擔任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的Fred Douglas Laing,在二戰結束不久後的1948年買下Kings of Scots (蘇格蘭王)調和式威士忌,創立了Douglas Laing,總部位於Glasgow,主力於獨立裝瓶(Independent Bottling)與調和威士忌的出口。隨著家族事業的蓬勃發展,2013年家族第二代開枝散葉,哥哥Fred Laing延續Douglas Laing的經營,弟弟Stewart Laing則自立門戶,創立了Hunter Laing & Co.,並於2018年在艾雷島成立了Ardnahoe蒸餾廠。
Douglas Laing於2024年1月正式交班予Fred的女兒– 第三代傳人Cara Laing,Cara不僅從小就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對威士忌非常熟悉,2006年正式投身威士忌產業後,先後於Jura蒸餾廠擔任全球品牌經理、在Whyte & Mackay負責Dalmore單一麥芽的品牌發展,也曾任職於Morrison Bowmore Distillers負責Bowmore與Glen Garioch單一麥芽的行銷。
目前Douglas Laing的裝瓶廠業務大致上分為
1. King of Scots (蘇格蘭王)調和威士忌;Double Barrel (雙桶精粹)調和純麥威士忌
2. 單桶系列的Clan Denny、Old Particular、XOP、Provenance、Premier Barrel;
3. 以不同產區作出區分的調和威士忌 Remarkable Region Malts,包含主打艾雷島調和的Big Peat (泥煤哥)、以斯貝賽區酒為調和基礎的Scallywag (淘氣鬼)、使用高地區酒調和的Timorous Beastie (黃金鼠) 、使用來自海島的酒調和的Rock Island (牡蠣岩) 、以低地區酒調和的The Epicurean (大玩家) 、以及使用坎培爾鎮酒調和的The Gauldrons (風暴)。
2019年,Douglas Laing收購了高地的Strathearn蒸餾廠,自此成為擁有自家酒廠的裝瓶商,從調和、裝瓶、正式將其版圖擴展至蒸餾業務。

其中,今天喝的The Speakeasy系列是從2010年左右開始推出的特別企劃,並非Douglas Laing的常設系列產品。主要是為特定市場或特定合作夥伴推出打造的作品,沒有一定的規範,但大多數為單桶(Single Cask)原酒強度(Cask Strength)作品,每一款僅有數百瓶,未經冷凝過濾、也不添加焦糖著色,酒標的設計上有個鑰匙孔,透過開孔可以看到內標上的插畫,致敬1920年代美國禁酒令時期秘密喝酒的酒吧文化。
台灣這邊的代理商早期一口氣跟原廠購進了36桶的The Speakeasy系列,分五次引進台灣,由於當時台灣的消費者對Independent Bottling還很陌生,因此最一開始的一批特別請到Otto哥在酒標上撰寫中文酒評,並以非常平易近人的價格在家樂福上架販售。後續的四個批次則僅在酒展與品酒會上販售,也因此市面上很少會看到這一系列的裝瓶。

今天很有趣的是,一口氣喝到了四款非常不常見的單一穀物,紀錄一下:
North British 2004 18 Years Old, Douglas Laing The Speakeasy
(Lowland, 55.6%, Nov.2004/ Jan.2003, Cask#DL REF 16589, 限量225瓶, Hogshead)
North British穀物威士忌酒廠位於愛丁堡附近的低地區,於1885年成立,目前由Edrington(愛丁頓)集團與Diageo(帝亞吉歐)集團合資持有。酒廠的年產純酒精量為6000萬公升,用於Johnnie Walker, Famous Grouse, Cutty Sark, J&B等調和威士忌。
香氣宛如韋特牛奶糖般甜美柔滑,伴隨著明顯的木質調性;粉感細膩,帶來一抹溫柔卻不張揚的氛圍。最近看的電視劇主角工作是電影調色師,喜歡用顏色來形容一切,如果要用顏色來形容這款酒的話,第一直覺就是帶著浪漫色彩的嬰兒粉。多擺上一會兒,白胡椒的辛香料氣息浮現,逐漸出現肉感的氣息。入口時麥芽糖的甜味鮮明,舌面上隱約出類似琴酒的草本香氣,讓整體風味多了幾分清新的層次。
Girvan 2002 20 Years Old, Douglas Laing The Speakeasy
(Lowland, 51.00%, Cask#DL REF 16588, Nov.2002/Jan.2023, 限量128瓶, Refill Hogshead)
Girvan穀物威士忌酒廠位於低地區,由William Grant & Sons(格蘭父子)於1963年成立,年產能超過一億公升,是全蘇格蘭最大的酒廠之一,主要供應格蘭父子旗下的Grant’s格蘭調和威士忌。比較特別的是,穀物配方上罕見地以小麥為主,集團知名的Hendrick’s琴酒也於此地生產。
這款酒帶著一抹細緻的鹹味,與溫和的木質調性相互交織,就像是撒了點海鹽的卡布奇諾表面那層輕盈細膩的奶泡,整體香氣柔美。尾韻浮現雪松般內斂有氣質的木質氣息,伴隨著麥芽糖的甜美,強尼形容像是小時候吃的金甘糖(圓圓有條紋的那種糖~)。
Port Dundas 2002 22 Years Old, Douglas Laing The Speakeasy
(Lowland, 57.70%, Oct.2000/Jan.2023, Cask#DL REF 16592, 限量256瓶, Refill Hogshead)
Port Dundas穀物威士忌酒廠隸屬Diageo前身的DCL集團,創立於1811年,長年供應基酒給Johnnie Walker、Haig、White Horse等調和威士忌,酒廠於2010年關廠,會開始被大家注意到是因為帝亞吉歐前幾年推出的Johnnie Walker Blue Label藍牌幽靈第五版,就是以Port Dundas酒廠的酒為主調。
初聞時是帶有粉感的木質調性,稍稍散去後,浮現哈密瓜與青蘋果般清甜明亮的果香。風味偏向典型的穀類威士忌,麥芽的甜味雖然明顯,卻缺乏酒體的支撐,整體結構稍顯單薄,平衡感不足。
Invergordon 1997 24 Years Old, Douglas Laing The Speakeasy
(Highland, 49.90%, May.1997/March 2022, Cask#DL REF 15560, 限量147瓶, Refill-Barrel)
Invergordon穀物威士忌蒸餾廠位於蘇格蘭高地,1959年由Invergordon Distillers創立,1961年正式投入生產,目前隸屬Whyte & Mackay (懷特馬凱)集團,年產量約3600萬公升的純酒精,長年作為懷特馬凱旗下同名調和式威士忌Whyte & Mackay的核心基酒。
今天四款穀物威士忌當中唯一喝過的一間酒廠,曾經喝的是豪邁推出的猛禽系列,印象中年份是44年,走的一樣是木質調性,濃烈的木質香氣近乎玉米濃湯,又像是沾滿椰子粉的雪花糕,醒了一個多小時後變成芝麻奶酪,很喜歡這個香氣! 但是呢~入口的表現相對香氣有些失望了,酒精感偏重,舌面的質地有些黏膩,帶著單寧般的木質澀感,但確實是這四款當中架構最平衡且完整的一款。
後四款為單一麥芽,
Dailuaine 2007 14 Years Old, Douglas Laing The Speakeasy
(Speyside, 54.2%, April 2007/March 2022, Cask#DL REF 15527, 限量426瓶, Sherry Butt)
初入杯時,散發香水般直衝腦門的馥郁氣息;靜置片刻後,香氣漸漸轉化為帶有砂質顆粒的石楠花蜜甜香,再多放一會兒,逐步沉澱為更為深沈的野生龍眼蜂蜜,之間隱約嗅出一絲硫味。入口後彷彿咀嚼著雜糧餅乾,帶著一股穀類香氣,仁顧問補充表示這個味道應該是來自酒廠不鏽鋼冷凝器的使用。
Glenrothes 1997 25 Years Old, Douglas Laing The Speakeasy
(Speyside, 47.80%, Jun 1997/ Jan. 2023, Cask#DL REF 16587, 限量211瓶, Refill- Barrel)
這款Glenrothes需要一點時間,但表現得出乎意料的精彩! 初聞時帶了抹木質的氣息,清甜的瓜果和白色系花香隨即綻放,鼻腔中還能感受到微微的蠟質感,帶來柔和卻又立體的層次。入口後展現出多汁的熱帶水果,甜美且充滿活力,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類型,很耐喝!
Ardmore 2009 11 Years Old, Douglas Laing The Speakeasy (56%)
明顯的煙燻氣息,臨走之前再聞一次突然感受到像是溫泉蛋般的硫磺氣息! 口感厚實且層次分明,尾韻帶著灰燼感,不過這種尾韻帶著甜感的泥煤不太是我的菜~
Caol Ila 2013 9 Years Old, Douglas Laing The Speakeasy (58.5%)
甜甜鹹鹹的炙燒楓糖培根、營火般的煙燻泥煤氣息、以及熱帶水果的甜美。入口的甜美非常突出,尾韻一樣帶了點ashy的灰燼感,覺得我應該沒能等到酒整個開展起來,蠻可惜的。
最後兩款因為必須提早離開喝得比較倉促,有些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