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bank Distillery

Rosebank Distillery

低地(Lowland)應該是蘇格蘭五大威士忌產區裡最被低估的一個。十九世紀時,低地威士忌以輕盈花香、口感細膩著稱,深受調和威士忌的青睞。然而,市場潮流的轉向及工業化的衝擊,使得低地酒廠相繼凋零。

Rosebank正是這段興衰史的縮影。1840 年,茶葉與酒類商人James Rankine在 Falkirk的Forth & Clyde Canal運河畔創立酒廠。這條於1768至1790年間建成的運河,是第一個連通蘇格蘭東西海岸的水道,貨物從格拉斯哥至愛丁堡僅需八小時,對當時的物流運輸而言是革命性的基礎建設。Rankine正是看中這項地利,讓Rosebank的威士忌能迅速運往愛丁堡、愛爾蘭,甚至遠銷澳洲。

Rankine的兒子Robert接掌後,酒廠擴建並引入當時最先進的蒸餾系統,確立了「三次蒸餾(Triple Distillation)」結合「蟲桶冷凝(Worm Tub)」的獨特工藝,也奠定了 Rosebank 輕盈花香的風格路線。

然而,二十世紀末低地產業式微,位於市中心的Rosebank在擴建與升級污水處理上均受限,終於在 1993年6月30日黯然停產。

轉機出現在 2017 年。擁有Glengoyne與Tamdhu兩間蒸餾廠的Ian Macleod Distillers董事總經理Leonard Russell決定收購Rosebank,將其納入蒸餾廠版圖,並宣布原址重建。歷經數年的設計與規劃,以及疫情導致的施工延宕,酒廠終於在2023年7月18日迎來復廠後的首次蒸餾;2024年6月,遊客中心正式對外開放。

2017年10月份的重磅消息-- Ian Macleod Distillers不僅買下Rosebank,還將原址重建! (照片來源:scotchwhisky.com)

2017年10月份的重磅消息– Ian Macleod Distillers不僅買下Rosebank,還將原址重建! (照片來源:scotchwhisky.com)

Rosebank的地理位置很特別。不同於多數依山傍水、隱身溪谷的高地蒸餾廠,它座落於市中心—走幾步便是超市、咖啡館,斜對面甚至就是一座加油站,導覽Dominic說站在酒廠院子裡便能看見車輛進出。這種與日常生活緊密交織的氣息,正是Rosebank作為一座城市酒廠的魅力。當年之所以在此落腳,正因這裡是Forth & Clyde Canal運河與Union Canal運河的交會點,大麥可輕鬆運達、威士忌亦能迅速外銷。

然而,彼時之糖蜜,今日之砒霜,曾經輝煌的舊址,在九零年代一邊是廢棄的運河,一邊是住宅區,另一邊是喧囂的環形車道,在Falkirk尚未成為旅遊景點前,沒有人會刻意前來酒廠參觀。作為Scottish Malt Distillers創始成員之一,Rosebank在1993年的結局相當令人唏噓。

Falkirk Wheel Side (Photo: wikipedia)

Falkirk Wheel Side (Photo: wikipedia)

2002年,英國水道局收購了酒廠舊址;同年,Falkirk Wheel啟用,取代原有連接兩條運河的十二道船閘。2013年,兩座巨型馬首雕塑「The Kelpies」矗立於運河畔,使Falkirk躍升為旅遊熱點,但酒廠的蒸餾器在2008年被偷後,沉寂依舊。

直到2024年,Rosebank重獲新生。舊建築全數拆除,新廠於原址興建;昔日的發麥廠與倉庫化身明亮的遊客中心與辦公空間。Ian Macleod Distillers的Leonard Russell說:「以前根本無法帶團參觀,這次我們反其道而行,先以導覽動線設計酒廠,並預留擴建空間。」

Rosebank新廠保留了舊廠時期高聳的煙囪

Rosebank新廠保留了舊廠時期高聳的煙囪

對Falkirk當地的居民而言,Rosebank就是社區的一部分。導覽員Dominic說許多人是親眼看著酒廠由繁盛走向荒廢,如今又在大家的見證下重返這片空間,對社區而言意義非凡。在酒廠重新開幕的時候,不少居民甚至感動落淚。Rosebank的復活,不只是這一座低地蒸餾廠的重生,更是社區認同感的歸來。

很有趣的是,一同參加導覽的一位先生提到,他好朋友的爸爸1970年代就在Rosebank擔任酒廠經理,常常會跟他們倆描述酒廠的氣味、蒸餾器運轉的聲音,以及鎮上幾乎每個人都認識酒廠員工的日子!!!

舊廠拆除時的木頭沒有浪費,很多都被用在新建築物內部作為裝飾

舊廠拆除時的木頭沒有浪費,很多都被用在新建築物內部作為裝飾

We’d never be able to replicate it. I think of it as a reimagining in the style of the old Rosebank.”  – Malcolm Rennie

Rosebank在昔日市場上以細膩、優雅的風格廣受好評。Ian Macleod Distillers決定復廠時,目標正是延續並再現這份傳承。然而,他們也深知,單純「複製」並不可能。於是邀來曾任職於Bruichladdich與Ardbeg,並參與Kilchoman、Annandale、Lochlea等新廠籌建的Malcolm Rennie擔任酒廠經理,掌舵新生的Rosebank。

Malcolm直言:「我們永遠不可能完全複製過去的Rosebank。我更願意將它視為一次以Rosebank舊時代風格為靈感的再創作。」導覽員Dominic也同樣坦率:「新Rosebank的味道會和當年一模一樣嗎?Absolutely NOT。」

Rosebank目前使用Laureate大麥

Rosebank目前使用Laureate大麥

原料便是明顯的變化之一—水源依舊來自Carron Valley水庫,但大麥已改用Laureate品種,這種高出酒率的品種在1993年停產前還不存在;酵母更隨產業研發進步而有了全新選擇。

舊廠唯一遺留下來的設備,曾於Port Ellen服役

舊廠唯一遺留下來的設備,曾於Port Ellen服役

新廠目前的大麥是由距離酒廠15英里的Crisp Maltings提供,磨粉作業使用的是 1936年製、來自Port Ellen的Boby Mill,這是舊廠唯一保留下來的設備,它的運轉聲曾經是Falkirk鎮上熟悉的背景聲音,如今再度響起,對許多曾經在這裡工作或生活過的人來說意義非凡。磨粉比例嚴格控制在22% Husk、68% Grits、10% Flour,確保每批酒的基礎一致。

除了磨麥機外,所有設備都是新的,而且全部都都在同一層樓,方便運作與導覽。整個空間更設置為無障礙,推輪椅也能參觀製程!

Rosebank的糖化槽

Rosebank的糖化槽

糖化槽採三段加水,逐段萃取糖分,每批可得約15,000公升的麥汁Wort。糖化後的殘渣Draff則不再用於牛羊飼料,而是送往附近生質燃料廠轉化為再生能源。

Rosebank的木製發酵槽

Rosebank的木製發酵槽

麥汁經過板式熱交換器降至18°C,加入86公升液態酵母,進行發酵 (突然發現在我參觀過的酒廠中,好像只有Old Pulteney長期使用固態酵母!)。發酵槽由Joseph Brown公司現場組裝,選用道格拉斯冷杉木,是因為其具有天然保溫性,冬季依然可以穩定發酵。發酵時間Dominic講得沒有很清楚,不確定是不是有批次上的差異,最終產得酒精度約8.5%的Wash,據說帶著濃濃的熱帶水果味與麥香 —  雖然知道這個階段還很難喝,不過被形容成這樣很像果香噴發的IPA,還挺讓人想嚐上一口的!

蘇格蘭大部分酒廠採用二次蒸餾,三次蒸餾目前的代表是低地的 Auchentoshan,再來就是復甦後的Rosebank。重生的Rosebank為延續舊時的製程精髓,三座蒸餾器完全依據由Ishamcroft的Abercrombie Coppersmiths工坊保存的圖紙,交由Forsyths打造,形狀盡可能地精準還原,只是尺寸略為放大 (初餾器放大到1.5 倍),並全部採低液位蒸餾,重點就是要盡可能地增加回流與銅對話時間。

Rosebank頭頂被切平的初餾器(Wash Still)

Rosebank頭頂被切平的初餾器(Wash Still)

三座蒸餾器的外型迥異:

初餾器(Wash Still)頂部平坦截斷,側面直接接出林恩臂,與Old Pulteney因屋頂容納不下而斷頭的設計相似。Dominic解釋,平頂會迫使酒精蒸氣在觸頂後直接掉落回流,有效阻止蒸汽太快進入林恩臂,因而與銅有更長時間的對話,使酒體更輕盈細緻。

瘦長的二次蒸餾器(Intermediate Still)和相對矮胖的三次蒸餾器(Spirit Still)

瘦長的二次蒸餾器(Intermediate Still)和相對矮胖的三次蒸餾器(Spirit Still)

第二隻蒸餾器 (Intermediate Still) 高挑纖細,長長的脖子同樣會促進回流,使二次蒸餾的酒液更加純淨,充分去除硫化物和多餘的油脂,塑造出 Rosebank招牌的花香與輕盈酒體。

終餾器 (Spirit Still)則相對矮胖,且會稍微降低溫度使蒸餾慢速進行,在輕盈之餘給予口感厚度,在酒精度與風味間取得平衡。

Rosebank的酒心切割策略亦與眾不同– 在中餾器(Intermediate Still)階段便提早切除酒尾,避免任何重油脂的成分進入終餾環節。而在Spirit Still切尾時,大部分酒尾並不回收至下一批再餾,而是直接廢棄或作其他工業用途,僅保留極小比例回流至二次蒸餾。這種高成本的做法雖降低了酒精回收率,卻顯著提升了新酒的乾淨度與花果香。

Rosebank的Spirit Safe

Rosebank的Spirit Safe

酒心切割範圍精準鎖定在73.5%至81%, Malcom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我們試過,74%不夠,73%又太過,剛好在中間才是最完美的Sweet Spot。」(雖然導覽中Dominic表示酒心切割為72%-80%~),不過無論如何,都明顯高於大多數二次蒸餾酒廠的度數。

Rosebank上不封頂的室外蟲桶冷凝Worm Tub

Rosebank上不封頂的室外蟲桶冷凝Worm Tub

最令人玩味的,是三座蒸餾器最終都接至室外不封頂的蟲桶冷凝器 (Worm Tub)降溫。前面蒸餾步驟花了這麼多心思增加回流,以便帶來精緻細膩的新酒,卻在最後的降溫階段使用蟲桶冷凝,讓酒體更厚重更油潤?這矛盾的手法顛覆了傳統認知。但也正如Malcom所說:「It doesn’t seem to make sense but put it all together, it comes together miraculously and makes Rosebank, Rosebank.。(這看似不合邏輯,但當一切組合起來,它就成了讓Rosebank成為Rosebank的魔法)」– 一種其他酒廠難以模仿的「輕盈中帶油潤」的獨特口感。

2023年7月18日復廠後封裝的首批新酒

2023年7月18日復廠後封裝的首批新酒

在入桶前,新酒會先兌水至63.5%,隨後分別放入美國波本桶或西班牙雪莉桶之中。依據蘇格蘭法規,必須在本土橡木桶內熟成至少三年又一天,方能冠上「威士忌Whisky」之名。現今倉庫裡,最珍貴的莫過於兩批酒– 一批是舊廠在1993年停產前保存至今的橡木桶 (如果只有Dominic帶我們去看的這些,數量其實不多耶!!),另一批則是2023年7月18日復廠後封裝的首批新酒— 其中一小部分的它們將在2026年正式亮相,如果有安排在明年這個時間參觀酒廠的朋友或許就有幸能能親眼見證第一桶新酒的開封時刻!

舊廠自1993年停產前保存至今的橡木桶

舊廠自1993年停產前保存至今的橡木桶

酒廠目前年產能約100萬公升,每週工作五天、每日24小時運轉,每年保留約六週的Silent Season進行全廠檢修,我們來訪的這一天剛剛進入暑修,很可惜沒能看到全面運轉的新酒廠。但有幸嘗試到酒廠的New Make,如今的新酒(63.50%)還未經過熟陳就已經很好喝!! 初聞帶著清亮雅緻的花香,水蜜桃罐頭與檸檬等果香甜美充盈,入口骨架是很鮮明且飽滿的,非常期待這樣的新酒在歷經陳年後會有怎麼樣的變化!!

很好喝的Rosebank New Make!!

很好喝的Rosebank New Make!!

在酒廠商店中,除了 Ian Macleod 旗下的其他品牌酒款,屬於Rosebank的商品目前僅有這兩年推出的 30年、31年、1990年,以及小瓶裝的New Make。談到在等待新威士忌上市前的營運(賺錢)策略,Dominic 認為 Rosebank 擁有一項別間酒廠無法取代的特別資產—那就是「故事 story」。威士忌的歷史往往是口耳相傳的:製麥師告訴蒸餾師,蒸餾師再告訴實習生,而多年後,也許只有那位實習生仍在此地,成為故事的傳遞者。當舊一代離開,許多細節或許將只能塵封於歲月。對Falkirk與低地產區而言,運河沿岸曾有五家酒廠的榮景只靠老一輩口耳相傳,如今Rosebank的重生不只是商業上的成功,更是文化的延續與復興。正如Dominic所說:「我們有幸在二三十年後,依然在原地舉杯。」單單這一點,就足以成為佳話。

同行的那位男士聽到這些真的很激動!!

Dominic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結尾今日的導覽。大家都知道以前在酒廠工作,除了薪資外,還會有一項名為「dram allowance」的傳統。在Rosebank的全盛時期,每位員工每日可領取四份的「dram」,而當年的一個dram可不是如今少少的25ml或35ml,而是足足250ml。也就是說,大多數工人每天都能喝下近一公升的純酒精。唯一的例外是管理運河、協助船隻順利通行的Lock Keeper,雖然職務上與酒廠密切合作,卻不屬於正式編制員工,因此沒有這項福利。然而多年後,人們竟在他的舊居發現了一條直通酒廠 Spirit Receiver (原酒接收槽)的管線,讓他在家就可以隨時「打開水龍頭」喝酒XD 聽來離譜卻真有其事!!! Dominic說現在的福利沒那麼豪氣,但員工每個月都可以領到20英鎊的酒款額度,也是挺令人羨慕的啊~ !!

有到Edinburgh或Glasgow玩的朋友,非常推薦稍微繞一下路來Rosebank看看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