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phroaig Distillery
因為是Silent Season,酒廠的製程很多部分無法參觀,因此選擇了表定四個小時的Laphroaig UISAGE Tour,不過當天離開酒廠已經是傍晚五點,一整天都奉獻給了Laphroaig~ 。這個行程一共分成三部分,首先會先參觀地板發麥(Floor Malting)以及泥煤烘烤(Kilning),稍作修整後就會出發前往Laphroaig的水源地,沿途喝上兩三款並在水源地午餐,最後回到酒廠倉庫進行最後三款的桶邊試飲。

Keith, our tour guide today at Laphroaig Distillery
今日導覽員Keith來自Bowmore小鎮,但他說自己從小就不喜歡Bowmore的酒,最愛的始終是Laphroaig,因此能如願進入酒廠工作很開心。他的家族與這片土地密不可分:父親、叔叔、爺爺奶奶、曾祖父、甚至是現任女友,全都在艾雷島上的酒廠工作。
他說艾雷島上的人一半務農、一半在威士忌產業,而威士忌產業明顯薪水較高,加上Suntory集團的員工福利很不錯,他本人目前也在Suntory提供的線上大學修習釀酒師學分,但因為曾經體驗過三班制中的夜班製酒工作,覺得技術人員在酒廠裡的工作很孤單很可怕,即便有了執照還是不會離開導覽的工作崗位。
因為他講話太好笑了(還是蘇格蘭式幽默很對我胃XD),以下引用很多他的發言~

Traditional Floor Malting at Laphroaig
遊客中心本身建築有110年以上的歷史,樓上就是傳統的地板發麥室,一共有三層樓,大麥首先會在大槽中浸泡三天,吸水使其重量達到原先的三倍,之後就靠著鏟子與很多的人力平鋪在地板上,即便如今有了一些現代化的儀器輔助,地板發麥仍然是個非常勞力的工作。“During a power cut, you can hear angry shouting and stomping in the dark. That’s when we go old school: buckets, shovels, complaints. (停電的時候,你會在黑暗中聽到怒吼和跺腳聲。我們不得不回歸原始:桶子、鏟子、加上無限的抱怨。)”
發麥過程產生的熱能,冬天時會被利用來加熱樓下的遊客中心,而這些熱能平時除了透過水泥地板吸熱,就是靠著從窗戶吹進來的天然冷氣– 海風– 進行降溫。Keith說蘇格蘭人一點都不耐熱,超過25度對他們來說就是極度炎熱 (“Summer here means 25°C. Maybe 30°C if the gods are angry. (我們的夏天大概25度。要是上帝發火,頂多30度)”)。
前兩年夏天熱浪來襲(= 30度XD),在地板發麥室打雜的他生平第一次穿上了短褲,“I blinded my colleagues with how pale my legs were. We’re Scottish—we’re not made for sun. (我穿短褲後同事全被我蒼白的腿閃瞎眼。我們是蘇格蘭人,不是為太陽而生的。)”

煙燻泥煤~
麥芽生根後就會被送去進行煙燻和烘乾(Kiln),和Highland Park一樣,Laphroaig會將蒸餾過程產生的餘熱送過來Kilning過程協助麥芽乾燥,這些餘熱也會用來加熱糖化槽(Mash Tun)、以及供應遊客中心的暖氣。
Laphroaig煙燻烘烤泥煤使用的是艾雷島上的泥煤。
Keith說他們小時候都會去泥煤田裡挖泥煤回家燒,”Pete is lovely stuff. Cuts like butter, preserves like a time capsule. I lost my favourite pair of Doc Martens in that bog. Still haven’t found them. Might be in a museum someday. (泥煤這東西超棒,切起來像奶油,保存東西的能力跟時光膠囊一樣。我最愛的一雙馬汀靴就被泥煤田吃掉了,到現在還沒找到,搞不好哪天會被挖出來放進博物館。)”
不過由於永續與環保意識抬頭,島上大部分人家目前已停止使用泥煤。

Laphroaig泥煤田的一角,是說泥煤沼澤的味道蠻一言難盡的
自2021年起, Beam Suntory啟動了「Peatland Water Sanctuary™」泥炭田復育計畫。正常來說,泥煤田一年僅能成長約1公釐,Laphroaig利用移植活泥層與原生植被的手法,讓泥煤田可以一年成長7公釐。截至2024年底,此計畫已在艾雷島成功復育80公頃的泥煤田,全球累積達206公頃。Laphroaig也在意識到工業開採手法會對泥煤田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後,改採「Responsible Peat Use」— 小規模手工切割、切割後立即回填再蓄水、並在開採後馬上重建植被,在保留酒廠泥煤風味特色的同時,將對生態的干擾盡量降到最低。Beam Suntory承諾在2030年前復育與每年開採相等面積的泥煤田,2040年前更要將復育量提升到實際使用量的兩倍。Keith表示Laphroaig酒廠目前已經近乎碳中和。

從Kilning室抬頭看Pagoda煙囪
實際走入煙燻過程當中麥芽待的地方,Keith說現在真正在煙燻作業的時候必須要穿全套的防護衣和防煙面罩,他曾經試圖偷拍作業人員穿著棉花糖人裝,被抓包後要求手機刪圖,“Our PPE makes us look like the Stay-Puft Marshmallow Man. They hate when I call them that. I love it. (我們穿的防護裝看起來像棉花糖人。他們超討厭我這樣說。我超愛說。)”

Filling Area,Laphroaig的入桶酒精濃度為68.80%
Silent Season不開放參觀糖化-發酵-蒸餾作業,因此酒廠參觀的部分最後來到裝桶區(Filling)。Laphroaig的裝瓶作業不在島上進行,很大一部分是集團的商業考量,但Keith說最主要的原因是艾雷島的對外交通非常不穩定,輪船時常說不開就不開,例如我們上島後隔天,輪船就因為”廁所壞了”所以一整天沒有開船! 然後覺得很好笑的是,艾雷島真的不是一個很大的地方,這幾天去的每一間酒廠每一間酒吧都在講這個廁所壞掉不開船的事情,Keith就說,小孩子的時候,你要做壞事前你的爸媽就會先知道,所以他們高中時會偷偷坐船到愛爾蘭胡作非為XD

出發尋找水源!

淒風苦雨中喝酒取暖
Laphroaig獨特的經典泥煤風味,離不開他們家”peaty, mineral‑rich”的水源。對酒廠來說,水從來不只是水,而是構建Laphroaig品牌風味的核心支柱。因此雖然天公不作美,大家仍興致高昂地背著酒廠發的小包包開啟水源追尋之旅!
提到Laphroaig的水源Kilbride Stream,最廣為人知的事件發生在1907年。當時曾是Laphroaig代理商的Lagavulin酒廠老闆Peter Mackie,因不滿代理權被撤,竟企圖切斷Kilbride的水流,試圖逼迫Laphroaig停止生產。酒廠只得訴諸法院,最終成功爭回水權,拆除了封鎖。
但水源之爭其實更早之前就發生過。早在1836年,另一家名為Ardenistiel的蒸餾廠企圖和Laphroaig使用同一條水源,遭到創辦人Donald Johnston的拒絕,兩廠爆發長達六年的訴訟。最終Ardenistiel的負責人意外跌入發酵槽身亡,訴訟也因此不了了之。

Kilbride Stream
當我們終於抵達Kilbride水壩時,Keith舀了一杯水給大家嘗試。那顏色竟是深褐色,說認真的還真不敢喝XD 這水一路流經泥煤田,帶著豐富的泥煤顆粒與有機物,也難怪Laphroaig會以「peaty, mineral-rich」來形容這個不可被取代的天然資產。

豐盛的酒廠午餐!
一邊享用酒廠準備的午餐,一邊跟Keith聊天,才知道原來Land Rover竟然是在艾雷島誕生,”We’re from Islay. You either drive a Land Rover, or you’re wrong.” 他說島上的Land Rover比人口數還多!

來自艾雷島的Land Rover (圖片來源:landrover.co.uk)
也問了導覽員為何夏天會有silent season,先前在斯貝賽區得到的回應很多是說因為高溫和缺水,但Keith說艾雷島這邊沒有缺水問題,純粹是因為小孩們都在這個時間點放假,因此酒廠也在這時候放假讓大家回家陪小孩。(不過後來去Ardnahoe有聽說去年比較熱的時候,確實有因為蟲桶冷凝完全降不了溫只能停工的問題。)

來到遊客中心對面的Warehouse No.1

今日的三款桶邊試飲
最後回到酒廠,進入倉庫桶邊試飲。
Keith帶桶邊試飲的方式超級隨性,不跟大家說喝的是什麼,全部用猜的,其實挺有趣,就是比較花時間~ 。“It is a Laphroaig and it is over 40%, under 60%. Over 3 years, under 100 years. So I’m really narrowing it down — for the kindness of my heart. ”
今天試到的三款,覺得酒精濃度意外難猜!!
Laphroaig 13 Years Old Maker’s Mark First Fill Bourbon 51.50%
Laphroaig 12 Years Old Port 57.10%
Laphroaig 11 Years Old Pedro Ximénez 47.00%

Laphroaig Elements
在桶邊試飲時,我們聊了許多,其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Keith分享了的一個來自隔壁酒廠Lagavulin的實驗。他說Lagavulin曾經嘗試將新酒灌入橡木桶後,把整個桶子完全密封長達十年。結果雖然酒液沒有任何蒸發(也就是 angel’s share = 0),但也正因沒有和空氣接觸,酒液在十年後依然保持透明,完全沒吸收到橡木桶的顏色與風味。這也證明了「呼吸breathing」對威士忌熟成的重要性。
每間酒廠其實都在做實驗,Laphroaig 也不例外。他們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名為「Elements」的試驗性作品。隔天特別再跑了一趟遊客中心嘗試:
Laphroaig Elements 1.0 (58.60%, 27.02.2023裝瓶, ex-Bourbon)
1.0是關於糖化(mashing)的實驗。原本標準是用8.5噸的麥芽,實驗用了11.5噸,萃取出來的麥汁帶有更高的糖分,打造出的作品酒體濃郁。這一款的水果香氣非常濃郁奔放,麥子的甜味也非常突出,鮮明的辛香料跟煙燻風味,直球對決,風格強烈不經修飾,但入口時的酒精感有些過於強烈。
Laphroaig Elements 2.0 (59.60%)
2.0實驗的是發酵時間。Laphroaig一般發酵時間是72小時,這個批次則實驗性地拉長到115小時。這一款香氣輕盈甜美,風格溫柔許多,本來期待他有更多的果香,但主要是糖漬青蘋果柑橘般的甜美氣息,回溫之後出現像是剛出爐燕麥餅乾的烘烤氣味。
Laphroaig Elements 3.0 (55.30%, 2025裝瓶)
“And the 3.0, that one was kind of a mistake. Our fresh start on the malting accidentally lit one of the kilns on fire.”XD
這邊實驗的是更高溫度的去烘烤麥芽(Kilning)。很喜歡這一款的香氣,像是甜點一樣吸引人– 巧克力爆米花、牛奶糖(Fudge)、焦糖烤布蕾,入口的立體度沒有2.0來得好,但因為酒精濃度也比前兩款低,因此特別容易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