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engoyne Distillery

Glengoyne Distillery

Glengoyne酒廠距離Glasgow僅有半小時的路程,到訪的這一天是週五,酒廠內人潮絡繹不絕,短短兩小時內就看到超過10組的導覽,觀光效益不容小覷!!

今天參與的是Malt Master Experience,同行的有一對來自美國的退休夫婦,聊天中得知,他們在自己的住家打造成了一面酒牆,雖然不是收什麼非常驚人的高年份作品,但收藏量之大依然令人驚嘆。

酒廠後方的瀑布,也是Glengoyne的水源

酒廠後方的瀑布,也是Glengoyne的水源

Glengoyne,在蓋爾語中意指「Valley of the Geese群雁之谷」。酒廠座落於一個隱蔽的山谷中,瀑布長年提供清澈穩定的水源,曾是非法釀酒活動的理想藏身之處。

Glengoyne的歷史正式起步於1833年。當時的創辦人George Connell是一位農夫兼私釀者,他將農場命名為Burnfoot。在1823年蒸餾稅法頒布後10年的1833年,Connell才正式取得許可,成為合法蒸餾廠。導覽員特別提醒我們注意館內牆上的掛鐘—所有時鐘都停在6點33分,也就是二十四小時制的18:33,象徵著Glengoyne的創立年份。

18:33 象徵 Glengoyne創立的年份

18:33 象徵 Glengoyne創立的年份

此後數十年間,酒廠數度易主。1876年,Burnfoot被來自Glasgow的Lang Brothers收購,他們將其重新命名為Glen Guin,意為「群雁之谷」。然而在註冊文件中因筆誤而將名稱被改記為Glengoyne,這個名字便從1905年使用至今。Lang Brothers經營期間,Glengoyne的原酒主要用於他們的調和威士忌品牌 Lang’s。

1965年,酒廠易主Robertson & Baxter,Baxter後來成為愛丁頓 (Edrington) 集團的一部分。1966至1967年間,酒廠進行擴建,將原本僅有一座的蒸餾器增加到三座– 一座Wash Still與兩座Spirit Still,產能倍增,也增加了生產的靈活性。

2003年,Glengoyne被納入Ian Macleod Distillers旗下,由Russell家族擁有經營。Neil很驕傲地說:「Since 1833, we’ve only had five owners, all Scottish families. We’ve never been bought by a big multinational.」家族式的經營讓Glengoyne得以在數度轉手間仍保留許多製酒工藝與傳統。

Russell家族相當有企圖,在入主後積極擴張市場版圖,收購了位於斯貝賽區的Tamdhu、重啟了低地的Rosebank,並成功經營Smokehead與Edinburgh Gin等品牌。Glengoyne也在他們的帶領和操作下在國際市場益發出名。

 

Glengoyne 堅持100%無泥煤,以純淨細膩的果香作為其核心風格。

酒廠很早就開始使用商業發麥廠的麥芽,每週約需64噸,分三次送達酒廠。

糖化時,每批投入四噸磨好的Grit,分三次注入熱水進行萃取,第一、第二次得到的麥汁(Wort)會在冷卻後送入發酵槽,第三次以90多度高溫萃取的麥汁則會保留下來作為下一批次糖化的第一道用水,循環利用。

Glengoyne的木製發酵槽

Glengoyne的木製發酵槽

發酵槽以奧勒岡松打造,高達五米,完全不使用釘子或膠水,而是如同橡木桶一般以金屬箍固定。

發酵時間相對短,僅56小時,在酵母的作用下,溫度會由18度升至33度,最終產出約 8.5% 酒精度的Wash,帶有強烈的水果香氣與甜味。

Glengoyne的三座蒸餾器

Glengoyne的三座蒸餾器,主打每分鐘五公升的緩慢蒸餾

Glengoyne 最引以為傲的是所謂的「緩慢蒸餾」,喊出「等待,直到超乎期待」的口號,每分鐘僅蒸餾五公升,遠低於業界平均的12公升,也比同樣主打緩慢蒸餾的酒廠如每分鐘8公升的Macallan更為緩慢。Neil表示:「We could be more efficient, but we choose to go slow. That’s what gives us our sweetness.」酒廠深信,這份耐心與等待,正是創造出格蘭哥尼標誌性甜美酒液的關鍵。

不同橡木桶對酒色的影響,瓶子的水位高度同時代表陳放1-29年後的自然蒸發比重

不同橡木桶對酒色的影響,瓶子的水位高度同時代表陳放1-29年後的自然蒸發比重

新酒(New Make)會先加水稀釋至63.50%,再注入橡木桶中進行陳年。在No.1 Warehouse中,酒廠展示了在四種不同橡木桶中陳年29年每一年的顏色與水位變化,American & European Oak Hogshead、American Oak Barrel、American Oak Hogshead、European Oak Puncheon,Neil表示:「We have very happy but greedy angels here.」每年Angel Share約為2%,聽起來不多,但29年下來水位肉眼可見地掉了大半,視覺呈現起來很有感。

No.1 Warehouse at Glengoyne

No.1 Warehouse at Glengoyne

更有趣的是,Glengoyne的蒸餾廠和熟成倉庫僅隔了一條馬路,但這條馬路正巧區分了高地Highland與低地Lowland。因此Neil說,「We distill in the Highlands, but mature in the Lowlands. That makes us unique.」獨特的地理位置,讓Glengoyne多了一份地域上的故事性和獨特性。

 

這趟造訪Glengoyne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酒廠將永續思維帶入製程的每一個環節。

糖化(mashing)剩餘的穀粒殘渣Draff雖已幾乎沒有糖分,卻富含粗蛋白和纖維,所以一般酒廠會將其送去農場作為牛羊的飼料;少部分脫水後製成麵包、狗糧等加工食品。隨著能源循環的觀念普及,也有越來越多酒廠將其製成生質燃料,或利用厭氧消化產生沼氣發電。問題在於Draff 含水量高,若未及時清運便容易腐敗,長途運輸則需脫水處理,增加成本與碳排,對於小廠來說根本無力負荷。

借用Kilchoman的圖,此為糖化殘留物Draff脫水後的樣貌

借用Kilchoman的圖,此為糖化殘留物Draff脫水後的樣貌

Glengoyne 的解法是將大部分 Draff 就近送到距酒廠僅三英里的在地農家,轉化為一年足以供應350戶家庭暖氣的生質能源,少部分則作為牛隻飼料,讓副產品成為鄰里資源,實現社區共益。

至於第一次蒸餾(Wash Still)後殘留在鍋底的深褐色液體稱為「Pot Ale」,在酒精幾乎已被提取後,仍含大量蛋白質、礦物質與酵母殘渣。一般來說每製造一公升新酒,就會產生約8-10公升的pot ale,大部分酒廠會選擇直接廢棄Pot Ale,將其(合法的)排入河流或海洋中。

Glengoyne將Pot Ale與Draff一併收集,送往附近的厭氧消化設施(Anaerobic Digestion),利用微生物在缺氧環境下分解有機物,產生可供燃燒或發電的沼氣。

Glengoyne Wetland (圖片來源:WWT.org.uk)

Glengoyne Wetland (圖片來源:WWT.org.uk)

而二次蒸餾(Spirit Still)後鍋底留下的液體殘渣– Spent Lees,因含酸性水分、油脂與高有機負荷物質,若直接排入水體會造成耗氧與水質惡化,因此受嚴格法規管制。大型集團通常集中送至處理廠後再製成飼料或發電燃料,但對小型或偏遠地區的酒廠而言成本高昂。

Glengoyne的做法特別與眾不同,他選擇了低耗能、且與周圍自然生態完美結合的方案–「人工濕地淨化系統」。Neil超級驕傲指著不遠處的綠地說:「That’s our reed bed system. It’s not just beautiful, it’s our way of cleaning waste naturally.」

Spent Lees在經冷卻與固液分離後,被引入南邊的蘆葦濕地。這些廢液會經過一系列十二個水池,每個水池都覆蓋著蘆葦床,藉著植物與微生物的層層淨化,最終成為安全可排放的清水回到小溪,順流而下進入河川,最後匯入羅夢湖Loch Lomond。濕地系統使酒廠的廢棄物減少了約 25%,同時也保護了孕育許多鳥類昆蟲等野生生物和重要碳匯的濕地。

酒廠目前依靠風力發電已達到100%綠電,2022年又引入太陽能,邁向更永續的未來。

在包裝上,Glengoyne亦落實環保細節—外包裝完全不含塑膠、金屬與磁鐵,自 2025年起酒瓶更導入49%的再生玻璃,減少資源消耗。

酒廠與Plan Bee合作生產的蜂蜜

酒廠除了與英國 Wildfowl and Wetlands Trust (WWT)合作守護濕地生態;也與Plan Bee公司合作設置「採用蜂箱 (adopt-a-hive)」,在廠內設置了兩座蜂箱,每座蜂箱約飼養4萬隻蜜蜂,支持蜜蜂授粉生產蜂蜜,大幅提升當地棲地的授粉能力和生態多樣性。酒廠還和 Strathblane Wildlife Sanctuary合作,參與植樹與無障礙步道建設,酒廠員工定期前往擔任志工,回饋社區。

正如導覽員 Neil 驕傲的總結:「We take our time— for the whisky, for the land, and for the future.」Glengoyne用耐心打造威士忌,也用同等的耐心守護著這片土地。

Malt Master Experience最後的調和威士忌體驗

Malt Master Experience最後的調和威士忌體驗

Malt Master Experience的最後會提供給每人五款Glengoyne的原桶強度單一麥芽威士忌,年紀不同、使用的陳年桶型也不盡相同,讓大家試著調配出屬於自己的200ml單一麥芽威士忌。

過去對Glengoyne的雪莉印象比較深刻,品飲這五款後發現我最喜歡的竟然是2004入桶的Refill Hogshead (55.9%) 和 2011年入桶的1st Fill American Oak Sherry Puncheon (57.5%),反倒是1st Fill European Sherry Puncheon表現覺得較為普通,所以真的不需要有桶型上的迷思。

這趟蘇格蘭行,已經是第三次體驗調酒。過去總覺得,只要酒廠的 new make 好喝,原桶強度單桶酒也表現出色,那首席調酒師 (Master Blender) 應該怎麼搭配都不會失手。實際操作才發現,事實遠比想像複雜:兩款各自好喝的單桶酒,混在一起未必會有加乘效果,甚至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詭異產物。Master Blender要在成百上千的原酒中精準挑選,並拿捏比例,最終呈現出能代表酒廠風格、同時又能打動市場的風味,這份能力實在難以想像需要多少時間與經驗才能練就!

0